知识产权侵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修课。作为知识型知识产权律师,我们应该更有策略地思考如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现象。
知识产权侵权直接涉及侵权人和被侵权人的利益,也暴露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和谐保护机制的严重缺陷。实践表明,完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,遏制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发生,对于提高企业创造、管理、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,增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科学发展企业构建和谐社会,可以采取以下对策:
(一)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
应当明确,我国企业发展的前景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品牌,提高竞争力;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自主研发和创新并非易事。但是,一味模仿其他企业,中小企业难以做强。
(2)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
企业应综合规划已开发或将要开发的产品的专利权、著作权、商标权等保护措施,体现在注册、经营、合同、劳动合同等方面,产品专利权,版权、商标权等方面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。
(三)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
以专利为例,专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机制、分析处理机制、预警机制三部分。以专利跟踪、预警、监控为例。首先,对于授权专利,需要严格执行专利法规定的各项专利保护措施;其次,需要对交易对方或合作方的授权专利进行评估。区别对待,区分可以自己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,可以参与竞争的技术,以及值得购买的技术。三是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业是否存在擅自使用公司专利技术的情况。一经发现,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对方的侵权行为。跟踪、调查、分析专利申请、授权、纠纷、专利交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,制定知识产权预警方案。
(四)加强防范意识和法制建设,遏制恶意侵权诉讼
恶意诉讼是近年来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出现的一种特别现象。是当事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、不正当利益,或者为达到其他不正当目的,恶意提起诉讼的违法行为。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之所以能够提起甚至成功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制度的缺陷,特别是诉讼法律制度的缺陷。
企业如果能认真落实以上四个方面,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。该模式将能够避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,也能提升企业绩效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!